在小学教师资格的科目二考试中,记忆这部分知识点是经常考察的内容,其中,记忆的分类和遗忘的原因都是考察的重点,许多考生在复习这部分知识点时经常感觉理论太多,不容易区分,今天,我们就用最简单的区分方式帮助各位考生掌握遗忘的原因,轻松备考。
一、明确考情
遗忘的原因这部分知识点的考察方式更多的是案例反选的形式,在备考时需要各位考生以理解为主,并注重易混淆知识点的区分。
二、内容详解
遗忘的原因的理论包括:记忆痕迹衰退说、干扰抑制说、同化说、动机说、提取失败说。各个理论学说需要重点掌握的就是学说的观点,代表人物不是考察的重点,只需做到简单了解即可,下面,我们详细展开各个学说:
1.记忆痕迹衰退说,也叫自动消退说,代表人物是巴甫洛夫,其主张遗忘是由于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导致的,比如:掌握的知识点过段时间不复习就会逐渐遗忘。
2.干扰抑制说,代表人物是詹金斯和达伦巴希,其主张遗忘是由于干扰导致的,之所以回忆不起来的原因在于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,这种抑制分为: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。简单点说,前摄抑制是指前面知识对后面知识的干扰,倒摄抑制是后对前的干扰。比如:前面学习的拼音对后面英文音标的干扰就是前摄抑制,反过来,英语音标对汉语拼音的干扰是倒摄抑制。
3.同化说,代表人物奥苏贝尔,其主张遗忘是用高级的概念代替低级概念的过程,比如,用水果代替苹果、桃、梨等概念。与其他观点不同的是,同化说强调的是一种积极遗忘,属于主动性遗忘。
4.动机说,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,其主张遗忘是由于情绪和动机受到压抑导致的,比如:由于紧张导致大脑一片空白就是情绪受到压制,小明不喜欢数学所以经常忘记数学作业,这是由于动机受到压抑。
5.提取失败说,其主张遗忘是由于提取信息时缺少线索导致的,一旦找到正确的线索,信息很快就能提取出来,比如:小明对于一些熟悉并且简单的知识点想不起来,就是由于缺少提取线索。
三、纵向对比
这五个理论易混淆的知识点在于动机说和提取失败,在这教给大家一个简单的区分方法:看是否有压力,若是有压力就是动机说。
综上所述,这就是关于遗忘的原因的详细解释,大家在备考时要注重抓住关键词去进行判断。
免责声明: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,由本站编辑整理,仅供个人研究、交流学习使用,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。如涉及版权问题,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。
教招公告季要来了,考师人你们做好准备接招了么?中公院长规划考师之路
21-03-09开课
21-03-11开课
21-03-09开课